建盏(陶瓷皇冠上的明珠)

2021-12-03 09:26

建盏,作为中国陶瓷中的黑釉典范!以其自然造化的形态,丰富的矿物质内含,奇幻的色泽纹理,充分呈现了人、泥、火最完美的结合。以当今存世之品而言,无论是内质还是视觉的自然艺术,可谓世界陶瓷史中最伟大的天工之作。

宋代的建窑建盏。一般常见的有两大类,一为青黑地(称作黑釉),另为酱褐地(称作酱釉),两者釉料的主要成分均为氧化铁,只不过氧化铁所含的比例和烧成氛围不同,呈色也就自然不同。建窑烧制的酱褐釉和黑釉的陶作历史,有史料实物可查的是在福建东汉墓出土的陶瓷器皿中。

酱褐釉和黑釉经历了千年至宋朝,无论是色泽和器皿的形成都达到极致,尤其是建窑烧制的建盏,更是色彩斑斓纹理别致。而且在南北窑场林立的宋代,因建盏在朝廷上下风行,所以除建窑外,以河北定窑为代表的各地窑场纷纷而至,这些窑场也兼烧酱褐色和黑瓷器,为何说黑瓷?原因是多数窑场用的是瓷土,这和建窑建盏所使用的坯泥有云泥之别。出自定窑的(后陶瓷界约定俗成)被称为“紫定”。此河水漫过桥的漏评,招致风靡两宋的建窑紫盏,长年如石沉大海,这就存在后人如何就陶瓷正确理解宋人的艺术和文化,此类断档的陶瓷文化,不能不说是件咄咄怪事。定窑是以白瓷器闻名于世,虽说从宋代定窑遗址出土的器皿中发现兼烧的有酱褐釉、黑釉、彩绘等瓷制品,而这些种类中也没有我们今天能直观到的宋人所说的紫,恰恰建盏青黑地中所泛的紫才是宋人普遍称道的紫。因此同时代的史料文献和实物,应该是最具说服力的,史料中宋人所说的紫泥、紫玉、紫瓯等,从盏色和纹理都有诸多表述,宋人当时所指的紫均为视作致宝的建窑建盏,因为这里面有建窑当地独特的坯泥和釉料成分问题,助熔调色剂成为其它窑场无法跨越的一道坎,原因是当年还没有出现能改变这两种釉面效果的助熔调色剂无素。而建窑所在地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泥料和釉矿,所以很明显,酱褐釉或黑釉除建盏外其它窑场的黑釉盏不是宋人所称道的紫盏。

建窑建盏最大的特点,均为自然造化的绀口铁胎和使用后产生的独特的幻彩釉面及纹理,宋代茶学家蔡襄《茶录》中就有“斗茶绀黑兔毫盏为贵”,又咏“兔毫紫瓯新,蟹眼清泉煮”,宋代梅尧臣、瓯阳修、苏试等名人都对建盏赋有精彩词句,他们不仅形容了建盏的颜色,更明确指出了所产地域,还将盏上的纹样描述出来。宋徽宗《大观茶论》中就说的更为直白“盏色贵青黑、玉毫条达者为上”。

由此就不难理解,宋朝上至帝王,下到士大夫和文人墨客,为何都视水吉建窑的建盏为极品。